|
2016年酒業數據:白酒增幅回升明顯4月17日,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五次(擴大)會議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會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代表第五屆的理事會做了會議工作報告,回顧了2016年中國酒業的發展,并公布了2016年酒業的相關數據。 對于2016中國酒業發展趨勢,王延才表示,行業調整的關鍵在于產業轉型,產業轉型的關鍵在于品質和特色,而品質和特色的實現需要推動傳統釀造向智能、智慧釀造轉變。隨著傳統消費向健康、理性消費轉變,又促使品質和特色再上新臺階。 此外,重點骨干企業注重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同時,王延才還提出中國酒業發展應重點關注開創國際化藍海、開創消費新文化、深化和完善營銷新模式和開創智能新釀造。 據中國酒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12月,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7226.30萬千升,同比增長0.75%。其中飲料酒產量6274. 20 萬千升,同比增長0.81%;發酵酒精產量952.10萬千升,同比增長0.41%。 主要經濟效益匯總的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總計2742家,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人9780.6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6.2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094.4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7. 22%。 白酒行業: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578家,累計產量1358.36萬千升,累計完成銷售收人6125.7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0.0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797.1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9.24%。 啤酒行業:規模以上啤酒企業468家,累計產量4506.44萬千升,累計完成銷售收人1832.6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9%;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50.7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5.70%。 葡萄酒行業: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240家,累計產量113.74萬千升,累計完成銷售收人484.5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9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48.7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59%。 黃酒行業:規模以上黃酒生產企業112家,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98.2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8.96%;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8.6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4%。 其他酒行業:規模以上其他酒生產企業215家,累計完成銷售收入357.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7.86%;累計實現利潤總額41.2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8.16%。 對此,王延才認為,行業經過這幾年的深度調整和鎮痛期,2016年釀酒行業在深度調整后趨穩行好,這是一個定調。去年全行業總體增長6.27%,除啤酒和酒精外,白酒、黃酒和其他酒的增幅回升明顯。白酒尤其突出,是“黃金十年”結束之后首次實現兩位數的增長,相比較2015年同期增速的5.22%,基本實現了增速的翻番。 2016年延續至今的“漲價潮”應該是白酒行業形勢改善的重要表現。黃酒也表現突出,2016年以8.96%的增速提振行業士氣;葡萄酒行業雖說增速放緩,銷售收入較2015年仍有22億元增長。 釀酒總產量出現增長,經濟效益總體趨好,產品渠道、商業規模、模式等創業步伐加快,市場進一步穩定;2016酒類消費的需求越來越趨向于理性化、個性化和多樣化,釀酒產業繼續保持了新常態,產業和產品結構持續調整,酒類產品的價格帶調整適應市場和經濟大環境,流通體系的變革持續,多樣化消費潮流不斷升級。但現在下游的需求是在下降的,也就是行業現在面臨的困難是全面的,所以總結為一句話,便是“飲料酒行業總體經濟效益穩定,呈現出弱復蘇!痹谒磥,目前的弱復蘇一是建立在近兩年行業整體弱勢的基礎上實現的止跌回升,數字的回升只是與上一年度的比較。如果從歷史角度看,現在的回暖與曾經的兩位數增長相差甚遠;二是仰仗茅臺等部分優秀企業的強力拉動。因此,白酒企業依然需要在產品價格體系的科學建立上下工夫,拉開定價區間,靠低端產品占領市場,靠中高端產品創利潤。 同時,王延才還強調,盡管行業統計數字比較樂觀,白酒以大面積的相對價格回升,但是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虧損面為11.82%,相比較2015年的11.12%有所增長。虧損額方面,除白酒、啤酒和酒精外,葡萄酒、黃酒和其他酒均是加大趨勢,說明市場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產業格局逐步加快。 此外,會上宣布了關于《成立中國酒業協會戰略發展研究院》以及《成立“秦含章基金”》的兩大通知。據了解,成立“中國酒業協會戰略發展研究院”旨在通過對企業戰略、區域戰略、行業發展戰略、產業戰略、創新戰略的研究,為我國酒類產業的發展提供智庫。 將圍繞酒類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前沿問題和疑難問題,充分整合酒類行業內資源,積極拓展和開發國家相關部委、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國外相關專家及社會資源,將戰略發展研究院打造成為培養酒類行業高端戰略發展人才的培養基地。 “秦含章基金”的成立則是致力于推動我國釀酒產業科技進步與高級人才隊伍建設。目標是要創立高于國家獎勵的中國酒業最高科技獎,培育和支持產業重點科技項目競爭國家科技獎,表彰獲得國家科技獎的科研成果。 |